原本期待雲煙縹緲的山光水色和日出,一大早出門卻見霧鎖潭面,灰沈沈黯淡淡,唉!這光影只好轉個心念,隨手拍吧。這是「浮島」,用竹子架成再種植栽,可以淨化水質並提供水鳥和魚類棲息,也能創造視覺景觀效果,一舉數得。
大觀二廠以日月潭為上池,日間用電高峰時,潭水經過二條直徑7m,2300多公尺的壓力隧道,沖下300m的落差發電,總發電量達1000MW,發完電的水則被水壩攔蓄起來成了明湖水庫(下池);到了晚間,利用離峰廉價的電把發電機倒轉變身成抽水機,將下池的水再抽回日月潭。如此白天發電後,日月潭水位會下降0.8m,明湖則會上升20m。喔!難怪水位差那麼多,原來是晚上被抽走了。
大觀發電廠-日本人建廠時命名為「門牌潭」發電所,後改稱「日月潭第一發電所」;1948年蔣介石巡視時,改名為大觀電廠,抽蓄電廠完成後再改稱「大觀一廠」。以日月潭為上池,經9780m的輸水隧道及2000m之壓力鋼管路線,下洩320m進入電廠發電,發電量為110MW。
明潭抽蓄發電廠,1987開工,1993年完工,以日月潭為上池,經380m的落差,約3100多公尺長的輸水隧道進入電廠,總發電量為1602MW,是明湖抽蓄電廠的1.6倍,高居亞洲最大及世界第四的抽蓄電廠。
明潭水庫大壩及下方的聚落-車埕,最早因伐樟製腦而形成聚落;再因牛車載運蔗糖聚集而稱「牛車寮」,1912年埔里製糖株式會社舖設輕便車鐵道,運送蔗糖並兼營客運,因有許多輕便車停放而得名「車埕」。1959~1986的伐木業以車埕為轉運和製材中心,是車埕的黃金時期;但隨著政府禁伐政策而沒落,現則轉型成以「鐵道、電力、木業、社造」為四大主軸的懷舊觀光勝地。
對岸的鉅工發電廠-於1939年完工,時稱「日月潭第二發電所」,利用第一發電所的放水,經過4409m的隧道,以落差140m的水力來發電,發電容量為4.3MW。1936年由蔣宋美齡命名為「鉅工發電廠」,1999年3月與明潭電廠合併 ,現稱作「明潭鉅工分廠」。日月潭發電總裝置容量達2804.3MW,占全台水力發電的62%,可說是台灣水力發電的核心。
寬闊的河床和滾滾濁流,民間傳說當濁水溪變清時,台灣就有大事發生,還穿鑿附會鄭氏降清、林爽文之亂、乙未割台等事件溪水都曾變清過。事實上濁水溪源流集水區多黑色黏板岩,經風化侵蝕後被雨水沖入河中,河水含沙量特別高,當然水色混濁,因而得名。只有在乾季或旱災時,因沒有豪雨的沖刷,水流才會變清,如此而已。
果然到了名聞全台的集集車站,集集線是1919年(日治大正八年)為興建日月潭第一、二發電所的建材運輸需要而開工,1921年完工,1922/1/14開辨客運業務。光復後,成為沿線農、林產品的運輸幹線,對該地區農業發展幫助很大,水里也因物產集散而繁榮。1970年代後因農產品外銷市場萎縮及林木停止開採致運量急凍,台鐵原本不堪虧損而欲廢線,經鐵道迷及地方人士呼籲才得以倖存。現從二水至車埕共29.7km,其間設置源泉、濁水、龍泉、集集、水里等五站,為降低營運成本,除水里是三等站,其餘均降為無人招呼站,集集站則由鎮公所代管。
日月潭三日遊 第一天 彰化-埔里
日月潭三日遊 第二天 埔里-日月潭
檢視較大的地圖
世界十大美的自行車道
回覆刪除我都還沒騎過
找時間去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