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波爾多市區巡禮,下午沿加倫河右岸上溯,打算到拉希爾勒(La Reole)開始找住處。請按下方閱讀更多展開
早上8:00臨出門前對著穿衣鏡搞自拍。
昨夜的一場雨把空氣洗得清新,一早迎著燦爛的陽光和藍天,心情大好。不像台灣的火車站附近一定是中心商業區,嶄新的高樓是理所當然的街景,但這裡從四樓望出去,幾乎都只是二三樓的老舊紅瓦屋,只遠方有座教堂高塔聳立著,好!就以教堂當目標,那兒應該是較有可觀的街區。
車站附近的這區塊很寧靜,沒有商店和車子的喧囂聲。
漂亮的建築群
沿著加倫河左岸單車道騎沒多久,這座教堂吸引我們閒晃過去。Google一下叫做聖米歇爾大教堂(Basilique Saint-Michel de Bordeaux),屬哥德式建築,建於14ct.末到15ct.。1846年列入法國歷史古迹,1998年成為世界遺產。
教堂周邊還是個早市,逛逛外國市場也是很有趣的。
這攤賣的好像是香料
看過這麼大支的蒜嗎?
我們的東方臉孔和少見的旗子,一路引起攤販們的好奇,頻頻追問我們來自何方?當然要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台灣在哪裡,我們四人好像民間大使,替台灣打廣告且樂此不疲。
常常分不清教堂的正面還是後面
這是鐘樓建於15ct.,和教堂是分開的。
教堂周邊廣場似乎是露天咖啡座,有店家開始在排桌椅,準備營業。
教堂不同的面向
輕軌電車邊的林蔭大道成了一整排的跳蚤市場,感覺好像來到中東國家的市集,因為攤販們的臉型、長相、膚色不像純種白人,而且很多女性包著頭巾,就很阿拉伯的樣子。想來法國曾在北非擁有很多殖民地,距離又近,所以有不少突尼西亞或阿爾及利亞等北非的穆斯林渡海進入法國謀生。
跳蚤 市場盡頭是這座小凱旋門,正對著通往右岸的聖彼得橋(Pont de Pierre或皮耶橋)
波爾多月亮港建立於啟蒙運動時期,匯集了大量城市建築,其價值觀念一致延續到20世紀前半葉。從12世紀開始同英國和低地國家開展商業往來以來,月亮港作為文化價值交流中心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18世紀初期以來的城市規劃和建築群體,展示了城市與建築的完美結合與統一。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資料來自網路)。
輕軌電車優雅地穿梭著
輕軌電車的軌道
一早洗街車辛勤地來回洗刷著
在法國期間我們就買這家(Orange後來學會了法語發音叫歐鬨基,r要發ㄏ的音)的易付卡,10歐可用2週但只有250M的量,算滿貴的,沒辦法在別人國家就得低頭。
東晃西逛發現了這座門-La Porte Cailhau,哥德式建築,Google了老半天好像是建於1495年以紀念查理八世打敗了義大利人,也成了波爾多市區通往加倫河月亮港的大門。和另一座大鐘門(Grosse Cloche)很類似,遊客常會搞混。
Place de la Bourse交易所廣場,由建築師昂熱-雅克·加布里埃爾設計,興建於1730年和1775年之間,廣場曾先後命名為皇家廣場,自由廣場(革命期間)、帝國廣場(拿破崙時期),復辟時期恢復為皇家廣場。1848年,路易-菲利普一世時期,最終定名為交易所廣場。(維基百科)一般介紹波爾多月亮港時,大都會附上這張照片說明。
加倫河在這裡形成一道彎月型,左岸過去是貿易港的主要部分,因此被稱作月亮港。目前港埠已遷移至下游,這河段改為休閒娛樂用途,過去的倉庫已被改為長4公里的人行步道和自行車道、商店(維基)
波爾多市徽
河岸有個戶外運動裝備展,這艘漂亮的帆船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還開放讓遊客登船參觀,可惜不放心我們的單車,沒有上去開開眼界。
這是船首的特寫
參觀的人潮和皮耶橋(Pont de Pierre)
雷諾出的電動車-Renault Twizy ZE很可愛吧,6690歐開回家。
輕軌電車也繞進了古城區,逡巡在典雅的建築群之間,古典和現代就那麼和諧地融在一起了。
在徒步區七轉八拐,隨意悠閒地四處晃盪,感覺好像又騎回巴黎的街道,這個街廓都是名牌精品店。
發現教堂的尖塔,聖母像在陽光照耀下,閃著熠熠金輝。
又一座漂亮的教堂-波爾多主教座堂(聖安德魯堂La Cathdrale Saint-Andre) 建於11世紀,和前面的聖米歇爾教堂幾乎是雙包胎;隔著廣埸對面有法國旗的建築是波爾多市政廳。
也同樣有座和教堂分開的鐘樓,建於1440年。
輕軌電車其實就是有軌道的公車,因為是電動的,所以行駛中寂靜無聲。當我們只顧取景拍照時曾擔心會被撞到,還好都有「噹、噹」聲提醒注意,只要退到白線行駛區外避開就好,而且它開得不快,又有司機在控制著。在法國很多中型城市如哈佛爾、南特、波爾多等都有這種公車。
中午12:30告別波爾多的ibis再次踏上征途,預計連騎五天,在卡爾卡頌再搭火車到馬賽。
月亮港倉庫區改建成的自行車道
皮耶橋(Pont de Pierre)連接左岸的維克多雨果林蔭道和右岸的梯也爾大街,是加倫河上的第一座橋樑,修建於1819年到1822年。在這三年中,建造者由於河中強烈的潮流而面臨許多挑戰。他們從英國借來潛水鐘穩定橋樑的支柱。它有17個拱(拿破崙名字的字母數字)。直到1965年興建聖讓橋之前,皮埃爾橋一直是唯一的橋樑。(維基)
準備右轉上橋到右岸
回頭再看看那座不知名的小凱旋門,左邊尖塔是聖米歇爾教堂。
在橋中央看泊在月亮港的那艘帆船及聖安德魯教堂。
老杯杯忍不住要出場一下
也有電車連通左右岸
到了右岸回望左岸
沿右岸的自行車道向上游進發,在這鐵路橋下又被也騎車的法國佬攔下,問是哪國國旗,當知道來自台灣時,他竟很清楚台灣的地理位置,甚至說很想到台灣看看,因為他騎的是G牌的車。
我常和朋友談起,20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就是網路,可以那麼無遠弗屆,可以影響那麼多人,可以坐在電腦前完成許多工作...。
這趟法國行,若沒有網路真不知要怎麼開始,我先從網上找到別人的網誌,拿他們行程當參考,再用Google地圖規劃行程,大約每天以100km為度,選定了之前停留過的那些城市,除了第二天遇到大雨延誤之外,神奇地竟都和在台灣時紙上作業的相穩合。另外搜尋、訂定便宜機票和巴黎的住宿,也都在台灣用網路先完成了。
就連現在騎的這條單車道,我也在Google earth中的街景功能走過多遍,現代的我們只在彈指之間就完成了古時仙人才能做到的事,甚至20多年前也沒想過有這種事。
休息時這些牧草捲引發我的好奇,這應該是專業栽培牧草的農田吧,收割和打成草捲應該都是靠機械完成的。
來到紅酒之鄉終於近距離和葡萄園見面了,可惜今年春天到得晚,葉子才剛長沒多久,湊近看還找不到葡萄果粒,更別說要看到採摘、製酒或品酒了。 |
猜測這些不銹鋼槽是發酵槽,這裡應是家酒莊,但在這時節門扉緊閉,想進去試飲的機會都沒有。
買紅酒時,瓶上標籤都有這種莊園的logo,據說各家都有給免費品試,但我們空入酒鄉,真是可惜了!
昨天出車站時,趴帶膝蓋被車劃傷,踩踏時不斷被車褲磨擦,這時已有紅腫發炎的樣子,拿出備用的優碘和紗布、ok繃,簡單料理一下。在國外最怕受傷生病,這一路趴帶和阿樹都感冒過,阿樹還因乾冷到嘴唇凍裂結痂,又手賤把痂皮撕掉,以致每吃硬幫幫的法國麵包就流血。上次跟團到法國,住在亞維農時就碰到牙疼,痛到整夜不得安眠,脈搏每跳動一次就抽痛一下,成了那次印象最深刻的記憶。所以這次高血壓、感冒藥、腸胃藥、外傷藥、止痛藥...帶了一大包,常笑自己不知不覺成了藥罐子。
沿路的大小教堂對我還是有不可擋的致命吸引力。阿樹可能是感冒昏了頭,一直和我爭辯教堂前的大樹是葡萄樹,寬大的葉子是有點像,但要長成這麼粗的樹幹,恐怕要上千年時間吧,還好他沒和我對賭,否則他可要輸得脫褲。
沿D10號公路來到一處小村莊-Langoiran,加倫河就在路邊,水勢洶湧湍急。
像台灣的公路邊,也常有賣農特產的蔬果攤,現在是櫻桃、草莓的產季,這兩種水果最多,但不知價錢貴賤,不敢冒然出手。
山丘上出現一座滄桑的老城堡
果真是紅酒之鄉,一路連綿不斷的葡萄園,已不見之前最普遍的麥田了。
騎到這裡,對向車道駛來一部怪車-車頂伸出一支鐵桿,上面架著不同方向的鏡頭。呀!Google的街景車,我們趕快舉手打招呼,有可能會被拍進去,也許有機會在街景更新時看到我們騎在這段路上,地點在凱迪拉克(Cadillac)之前。
如果用英語發音,這村落真的是「凱迪拉克」。
有城牆有碉樓,看來這村落有著極佳的防禦功能,也可能是太富裕了會引來盜匪,需要堅強的禦敵工事。
這天光浮雲和綠園圃每每讓我們駐足狂拍
又一座風味十足的酒莊
羨慕嗎?嫉妒嗎?騎在這畫般的鄉間路上,人生夫復何求。
看到預定的終點了,La Reole還有19km。
常在Mairie(google的翻譯是大會堂,可能是鄉鎮公所)看到這類彫像,不知是在紀念什麼?
公所前的水果店吸引了我們,進去補充些水果。
買水果補充些維他命ABCD;最左邊這位是祖教(著KHS者
),在一次同事婚宴上聽到我要環法的計畫後就心癢難耐,隔了一個多月打電話給我,劈頭就說為了我他要提前退伍,讓我一時會意不過來,直勸他說不要衝動,我承受不起,最終還是在他老婆支持慫恿下,成了第三位加入者。一行人中他對車子最內行,技術幾乎可以開車店了,而且擅長操作Garmin導航機,這一路我決定要經過的城鎮後,就由他設定Garmin,然後很神奇地都把我們帶到了。
不知怎地沿D10騎著騎著,也都是循著加倫河右岸,來到這變成了D1113,但Garmin也指示去la Reole走這條沒錯,佳芳說法懶西人做事常不按牌理出牌,反正路標也說可以到,那就走吧。下個目的阿讓(Agen)已出現,還有92km。
看到沒滿樹的櫻桃,多誘人哪!吃過櫻桃,就是沒看過長在樹上的,真想爬上去吃個痛快。
可惜這是有主的,圍在鐵網內只能望桃止渴囉!
這天光若在台灣沒人會相信是 18:28,正好公路這個點可俯視美麗的加倫河谷,前方的村落看Google map好像就是La Reole。
這裡已屬南法地區,屋頂的的斜度和材質已和之前西北法地區不同,用色也已溫暖活潑很多,氣候會影響民居的樣式和美感可由此得證。
看別人的網誌提到這村莊有民宿可過夜,但四處詢問都說沒有旅館,時間來到了18:38,開始有點擔心重演第一天半夜找旅館的慘案。經小雜貨店報知前方2到3公里路邊有家餐廳兼民宿,可以去碰碰運氣,結果到了卻發現鐵將軍把門,電話連絡也沒回應,大家開始慌了。
老天保佑騎在最前面的祖教發現了這可愛的標誌-法國民宿,屋頂下一個人躺在床上,趕緊往前找去。
看標誌是這家沒錯,按門鈴等待時很怕被打槍,那可得流落街頭了,又不知這附近哪兒有車站可住。過一會兒對講機傳來問話,說明來意後門就悄無聲息地打開了,原來還是遙控門呢。(忘了拍照,借用Google最新的街景照)
爬滿蔓藤的牆壁和寬敞的庭院及陽傘、座椅,看來是間頗有年紀也很有韻味的老宅,很有家的感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以一晚200歐成交,啥?那等於8000台幣呢!算算一個人要2000元咧!不過那包括晚餐和隔天的早餐,盤算一下還可接受,已經晚上8點多了,也不敢往前再找下去,怕又找不到投宿處就慘了。
主人是這位滿頭白髮笑容可掬的阿嫲-Roselyne Platre女士,她說要做法國傳統豐盛的晚餐給我們享用,於是進廚房忙了一陣又出來央求我們幫忙,因為幾天前她跌斷了左手腕。
這是阿嫲的小跑車BMW Z3,阿嫲應該是好野人喔。
看!還有游泳池哩。
於是我們進了廚房和這些瓶瓶罐罐奮戰起來,尤其是桌前這瓶密封罐讓我和祖教忙了二十分鐘才打開。然後一陣比手劃腳、雞同鴨講,阿嫲指揮我們切菜、拌豆子、切冷盤...,有時她忍不住伸出左手比劃著,卻不小心碰到桌角而痛到眉頭緊縐講不出話來,讓我們都很不捨。阿嫲一高興把家裡的紅、白葡萄酒都搬了出來,還沒吃正餐就灌得我們微醺,這誤打誤撞卻讓我們享受滿滿家的歡愉溫暖,真是暢快啊!
趴帶穿起圍裙更有大廚模樣,阿嫲要我們把所拌好的各式配料盛進四個碗裡,不知她要搞啥名堂?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喔!原來還得放進電烤箱烤。法國人家裡很少用瓦斯火爐,幾乎都用電的,這大概是法國以核電為主,電價相對很便宜吧。
這盤是有名的鵝肝醬,不是整塊是中間粉粉的那球啦,外層應該是肉醬,搭配起來確實好吃。
這是準備享用美食的餐廳
阿嫲說她是法國菜的老師,有各種齊全的餐具,而且堅持刀、叉、匙、杯、餐巾...等樣樣都得齊備。
還指揮阿樹按規矩擺置餐具
接著把草莓泡在紅酒裡,說是飯後水果兼甜點。
主菜快烤好了,再放入棍子麵包加熱。
阿嫲又搬出幾種cheese要阿樹切片
她說有三種風味:諾曼第、不列塔尼和土魯斯的。然後到外頭摘了幾片綠葉襯墊著,很是講究。
21:25各餐點就緒,準備大快朵頤。
第一次享用法式大餐,看我們一臉滿足。阿嫲雖已吃過,仍陪著大家聊天,台式英語大戰法式英語,外加手舞足蹈竟聊到不能自己,這頓飯吃到11點多才結束。席間阿嫲提到需要有個助手幫她料民宿的各項粗細工作,尤其在她手傷的期間更迫切,趴帶自告奮勇要留下來,可惜她說男生較不方便,若是女生就可以打工換宿方式待下來。
今天的主菜登場-cassoulet卡蘇立,據說是西南法尤其是土魯斯地區的名菜,中文翻作「白豆什錦燉肉」。用白豆、油封鴨腿和血腸慢燉,但很花時間,現在多用現成的各種罐頭食品調製烘烤,如前所述。沾著烘軟的法國麵包雖然好吃,但實在太油膩了,我們都沒辦法吃完。
這道冷盤是阿嫲自己做的
麵包夾乳酪或鵝肝醬,不錯吃。
最後紅酒草莓再撒上巧克力,沒嚐過的吃法,好吃。
顯示詳細地圖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