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7日 星期二

2011單車環島 Day 11 (7/15) 礁溪-基隆

最後一天,從礁溪走濱海公路回到基隆文化中心,路程98.7km。(請點選地圖左下角 閱讀更多 標籤,展開內文)















礁溪-台灣的溫泉鄉,當然也是溫柔鄉,這讓我想起宜蘭作家-黃春明著名的短篇小說「莎喲哪啦!再見」,隨手一拍果真滿街賓館。台灣溫泉多在山區,獨礁溪在平地,水溫50℃的碳酸氫鈉泉無色無味,含「酚鈦鹼」成份,洗後皮膚感覺光滑柔細有美容養顏效果,被譽為「美人湯」。溫泉的成因有二:1.沖繩海槽擴張的後火山活動,使地下殘存大量熱源 2.迎風坡雨水豐沛,滲入地下後被熱能加溫而沿斷層裂縫上升。近年來泡湯風興起,旅館飯店、公寓小套房像春筍般竄起,溫泉抽用量大增,有研究已發現礁溪地下水位、水溫不斷降低,這又是一個掠取資源超過「環境負載力」的例子。
不知是否年紀大了,總喜歡搜尋舊時的影像,每每看到稻田的景色,就憶起兒時那段與土地極親近的歲月。
那是電視剛開播的黑白年代,收割後的田畝就是我們這票野孩子的大遊樂場:打土仗(拿小土塊互擲)、賽跑追逐、打架摔角、爌窰...,沒有玩具也買不起,就自己發明點子取樂。經常要玩到天色昏暗,大人拿細竹條來抽打才捨得回家,全身上下沒一寸乾淨比耕田的水牛還髒,每個小孩都被叫做土牛
蘭陽博物館-大概是全台唯一以縣為單位的博物館吧,獨特的「單面山」造形是仿自烏石港的那三塊黑色巨岩(就在照片中的建築物左側)。烏石港是當年吳沙墾拓蘭陽地區的起點,因黑色岩石而名,曾是蘭陽對外唯一口岸而盛極一時,後因颱風水患,土石淤積堵塞了水道港灣而沒落,如今成一沼澤溼地殘存著。
金車海景咖啡館-很新潮的建築物,在頭城外澳服務區,外澳海灘是宜蘭衝浪客的聖地,有時天上還會有飛行傘掠過。附近山上另有座伯朗咖啡城堡,居高臨下是觀覽宜蘭海岸的好所在。
北關的「單面山」-指一側陡峭,另一側緩斜的山形。沉積岩層原應是水平的,因地殼變動的推擠而傾斜,傾斜的軟硬岩層(通常是砂岩和頁岩互層)長期受侵蝕,因抗蝕力不同(差別侵蝕,在這裏是海浪的沖蝕)終至形成兩側不對稱的單面山。北關岩岸具有海蝕平台、單面山等特色,現已規劃為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濱海公路、野柳有很多單面山群;高雄的半屏山也是。
另一種單面山景觀。
濱海公路(台2線)127k附近的單車專用道-沿公路外側寬約3m,真是鐵馬族的福音,為因應單車環台風,政府有意打造環台路網,騎在沒有干擾安全無虞的平整路上,又有無敵海景可賞,難怪lonely planet 把台灣列為世界十大旅遊勝地。
海蝕崖、海蝕凹壁、海蝕平台-山巖逼海的岩岸受海浪不斷拍打侵蝕,裂縫擴大成海蝕洞、底部內凹成海蝕凹壁,當海蝕洞或凹壁擴大深入到承載不了上部岩石的重量,岩壁就會崩坍,形成近垂直的海蝕崖。如此侵蝕作用反復進行的結果,使得海蝕崖不斷後退,前方留下接近海平面高度的岩床,就是海蝕平台。平台上成波狀的岩層則可看出地層受內營力(地球內部的力量)擠壓,原本水平的排列變成起伏狀,這就是摺曲作用。
海蝕平台上散落的巨岩-海蝕崖後退的證據。後方海上是龜山島,搭火車經過這段海岸時,會因不同的方位看她,其頭部竟是會轉向的。出外打拼的蘭陽子弟,返鄉第一眼看的就是龜山島。
再拉近看清楚些,她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海岸以東約10公里處,是孤懸海中的火山島嶼,目前仍有溫泉及硫氣孔等火山活動,有學者甚至認為是全台唯一的活火山(在海底)。其岩層主要是由安山岩質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所構成。全島東西長3.3公里,南北長1.7公里,面積只有2.85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0公里。
舊草嶺隧道南口遊憩區-日據時代進行宜蘭線鐵路舖設,興建工程中以穿越草嶺山脈的草嶺隧道最為艱困危險,隧道於1924年2月貫通,全長2167m,據說台灣民謠「丟丟銅仔」就是因此隧道傳唱開來。
隧道口以紅磚砌成圓拱狀,洞口高5公尺,上方門額「白雲飛處」筆跡蒼勁,因單線通車不敷使用,於1986年另建新草嶺隧道,舊隧道遂封閉閒置近20年。東北角暨宜蘭風管處」歷經多年的努力,將隧道規劃為結合歷史、文化、觀光的「舊草嶺隧道自行車道」,讓遊客體驗它的原始風貌。 
近三貂角新北市地標。
地標附近海岸,誤以為是台灣極東點,很辛苦地把車扛到海蝕平台最前端留影,查地圖才知搞錯了。
台灣四極之極東點-三貂角最終入袋。1626年西班牙船艦航經此處,於日誌上將岬角命名為聖地牙哥(San Diego),後來閩南人將其音轉為「三貂」。三貂角海域於1929及1931年發生兩次船難,總督府遂籌建燈塔,於1935年完工。白色圓球是交通部所屬的導航雷達。公路右側是整建中的單車專用道。
海蝕平台上廢棄的九孔池-1980年代完工未久的濱海公路沿線,掀起一股養殖狂潮,有人非法在海蝕平台上挖鑿養殖池,利用此處乾淨無污染且潮水漲落會自動替換的海水,養殖高價海鮮-九孔。結果大海歷經數十萬年才創造的海岸傑作,被破壞得面目全非,記得當時報紙的標題是「海鮮吃海岸,九孔千瘡」;後經保育人士與媒體揭露,才被取締拆除,但自然海岸風光已一去不返,有些九孔池只好改建成海水游泳池。
過三貂角後轉個彎,湛藍的岬灣橫幅迎面而來,美得不須任何字詞來形容,靜靜欣賞吧。最前景是卯澳灣,背後海岸線最左邊是澳底,最右邊是鼻頭角。
有破才有立,這是卯澳灣前正施工的單車專用道,現應已完工了,迫不及待想再去騎。
進福隆之前再拍張對面的海岸,最左邊是核四廠的煙囪和廠房,往右是澳底,最右則是鼻頭角。
福隆東興宮前看海水浴場,雙溪川帶來金黃細緻的泥沙,在河口堆積成長長的沙嘴,構成勝冠全台的優質海灘,每到夏季假日戲水人潮多到鐵公路均為之途塞。
為服務福隆海水浴場的戲水人潮及舊草嶺隧道的鐵馬遊客,福隆雖是個小站,卻有多班高級列車停靠,車站整修得亮麗新穎,站外還有許多用報廢鐵道材料製作的裝置藝術,頗有可觀。
到福隆一定要吃的月台便當,不知何時起福隆便當成了名產,火車乘客在快到站時,都會準備好零錢買便當。現在月台買60元,到站前店面買55元,菜色很有古早味。
龍門吊橋-串連雙溪河南側的露營區和北側的濱海森林公園。
由龍門吊橋上向雙溪河上游看-左側是龍門露營區所在的風積沙丘,規模堪比九棚港仔的沙丘,是冬天強烈的東北季風把雙溪河口細沙帶來堆積的,這當然要相當漫長的時間。雙溪河水量豐富穩定,古早水運由河口可達雙溪。水質也是北部一等一的,全長僅有28公里的河川,卻孕育了20種純淡水魚類,30多種洄遊性魚類、10多種大型無脊椎動物和7種蝦蟹類。
同個位置向河口看-這裏也是東北角海岸重要的水上活動基地,北台灣的帆船、風浪板和滑水運動均在此蘊育發展。由河口左岸向右延伸的沙嘴即是海水浴場所在,也是舉辦沙彫、海洋音樂節的地方。
鹽寮海灘和核四廠-馬關條約簽定後,1895/5/29日軍由澳底的鹽寮登陸,故在現今抗日紀念碑的位置,日人曾設碑誌慶;乙未抗日幾乎是雞蛋碰石頭,日軍在10/23進入台南後全台底定。
由金沙灣附近九孔池看對岸的龍洞岬和鼻頭角的最前端。
洞遊艇港-位於龍洞南口海洋公園南側,主要以停泊各類型遊憩船舶為主,水域可靠泊遊艇數包括中大型遊艇96艘、小型遊艇約20艘。但目前港內遊艇寥寥無幾,設施多半閒置無用殊為可惜;究其原因,除海洋活動風氣未開,主因則是法規問題,層層關卡限制,導致一般民眾裹足不前,故臺灣空有遊艇王國的美名,但國人對於海上活動仍處於嬰幼兒期,亟待政府改進與推廣。背後遠方凸出的岬就是早上經過的三貂角,回頭再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已有這能耐。
龍洞灣南側看北岸的鼻頭角-前景漁村是龍洞漁港,龍洞灣地質上是較軟的砂頁岩互層,又有草山(龍洞)斷層經過,故被侵蝕凹入形成海灣。鼻頭角地質上屬於鼻頭層,形成於700萬至1000萬年前的濱海相沈積環境,故岩層中含有很多生痕化石及貝殼、海膽、螃蟹、單體珊瑚及陽燧足等化石。又因軟硬岩石受波浪的差別侵蝕形成很多奇岩怪石及海蝕平台、海蝕崖、海蝕凹壁、海階等地形,景觀豐富不亞於野柳,已設置鼻頭角地質公園及步道服務遊客。
由鼻頭角看龍洞岬-龍洞岬的岩層形成約在3500萬年前,是台灣北部最古老也最堅硬的四稜砂岩」(雪山隧道就是挖到這種岩層),白色的砂岩巉巖崢嶸、崖壁陡峭,是全台有名的攀岩場。龍洞岬和鼻頭角的岩層形成年代相差極遠(3500萬和700萬之差),本應不在同一層面的,但今天兩者卻在同一水平,只隔著一條草山斷層相望,這代表其中曾發生過一場翻天覆地的地殼大變動。
鼻頭漁港-在濱海公路未建前,是此地對外唯一出入口,當地人須搭乘漁船到深澳或八斗子換車到瑞芳或基隆。1975年第一次健走到此,印象中只有十來戶低矮的石頭屋,屋頂都舖黑黑的油毛氈,港口只是個天然小海灣,小船兩三隻而已;現在你看,樓房連片海鮮餐廳整排,公路上大小車輛呼嘯來去;從這可見交通建設對一地的影響改變有多大。另外北及東北角海岸的漁港都有個共通的位置,一定在岬角的西南側或灣澳底部,Why?
看到照片中最右邊的基隆嶼,終點在望了!
南雅海岸-屬大埔砂岩層,堅硬不受侵蝕;但因節理多寡及各層岩石的硬度及厚度不同,對侵蝕的抗力及侵蝕速率各有不同,再歷經海浪及風雨冷熱長期彫琢下,在海岸打造出很多獨特地貌,造形各異唯妙唯肖的奇岩巨石,是這段路最迷人之處。
基隆山和陰陽海-基隆山是侵入型火山,即地下岩漿上衝把地殼拱起成山,但未噴出地表,火山活動停止後地底岩漿冷卻成火成岩,外營力(地球外部力量)的風化侵蝕作用把覆蓋的岩層移除,火成岩顯露出來形成基隆山。起初公認陰陽海是台金公司煉金廠排放的廢水污染,但工廠已廢棄近30年而陰陽海依然如故,經研究才知是自然現象。從礦坑流出的酸礦水形成黃金瀑布,河水排入海中之後與海水相混,產生了黃色的氫氧化鐵膠羽漂在海面,因水湳洞附近海灣內海流擴散能力不足,無法將污染迅速帶離海灣,就形成了陰陽海這種奇特景象。
員山子分洪道入海口-1987年琳恩颱風開始了汐止地區的淹水夢魘,此後連年越淹越高越廣。1998年瑞伯芭比絲接踵而來,十天淹了三次,真讓汐止人欲哭無淚,「風颱若到,大家就剉著等」;2001年的納莉颱風淹到最高點,房價則跌到谷底,那次連台北捷運也遭殃了。2002/6分洪道開工,2005/10完工,由瑞芳員山子設堰分洪,將洪水經2483.5m長的隧道導引放流東海。自此汐止終擺脫淹水噩夢,不必再提心吊膽了。但真的不會再淹了嗎?這是汐止人藏在心裡的疑問,我的看法是員山子要通過納莉等級的颱風考驗,才能真正放心;但若基隆河流域沿線依舊過度開發,那再有三個員山子分洪道也不夠用的。
本圖取自第十河川局出版刊物。
同事要從這裏左轉台2丁線經瑞芳回暖暖,拍照留念,我們繼續往基隆終點進發。
來到海大校門口,這片是填海造陸得到的校地。
2011/7/15/15:32完成環島壯舉,和基隆的好萊塢地標來一張。
今天沿路一直想在終點要擺什麼pose拍照,此時靈機一動,扛起辛苦的KHS環島登山王ALPINE,感謝你一路承載我這大塊呆完成夢想,謝謝!也謝謝各位看倌捧場,因初學Blog,必然缺失多多,請不吝來文提點,以資改進。
 

檢視較大的地圖

2 則留言:

  1. 看玩吳老師您的旅行紀錄有種這才是單車旅遊的感受,謝謝您精彩的分享!
    水瓶肯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