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眼惺忪的立霧溪口群山,被日出的光芒照映得帶點紅粉。細心點應可發現峭壁上有著規則的橫帶,那是亞洲水泥長久以來開採大理石礦煉製水泥的傷痕,就在國家公園的門面,還好生態環保漸受重視,廠方已實施生態復舊之植生綠化作業,恢復部分植被了。
東西橫貫公路牌樓-以前中橫只有這個出入口,又和蘇花公路在此交接,再加上更是遊客爭相拍照留念的熱點,車流人龍絡繹不絕,哪能拍到這樣的清靜畫面。現在蘇花方向來的車流大多已改走太魯閣大橋,要往天祥的車也多經左岸國家公園管理處下方的新路,所以牌樓後方的原中橫公路就顯得車馬零落了。
自錦文橋向上游看立霧溪峽谷-堅硬的大理岩、地殼快速隆升、立霧溪快速下切三大主因打造了這個大自然傑作。中橫的興建目的據當時輔導會主委蔣經國之說有三:因應國防需求打通一條東西相通的交通線、配合經建開發山區資源、安置退除役官兵。以現今資料顯示前兩項已不可信,主要目的是政府巧妙應用退役軍人,在不影響台灣社會的前提下,進行山地資源的開發及工程的建設,一方面可以消耗退役軍人的心力,使其專注於新事業的經營,又可藉其力發展經濟建設,產生三贏的局面。當時動用經費3.2751億,一萬多位退伍榮民,自1956/7/7開工,至1960/5/9通車。(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這就是令鐵馬族聞之喪膽的「清水斷崖」,很多環島客基於安全會避開蘇花這段,陸客遊花蓮也寧可讓遊覽車空跑以搭火車略過,真正騎了才知傳言非實。只要天氣好就沒有落石坍方之虞,大家害怕的砂石車卻最能禮讓我們,都儘量離我們遠一點,反而自小客有時會切近我們,較有威脅感。環島沒騎這段就太可惜了,因為這是台灣景色最雄奇壯麗的路段。
匯德隧道-長約1km,是蘇花最長者。早期蘇公路幾乎都沿海而建,很多區段就掛在懸崖峭壁之間穿行,至1980年代起逐步拓寬,並陸續挖築隧道取代危險易崩的路線。匯德隧道外有一舊路段,已整建成步道,可供遊客臨海觀賞舊路的驚險。騎在隧道時本能地就會提心吊膽,因為封閉的環境本就有壓迫感,加上車輛轟隆作響的回音作怪,使你無法判斷正確的距離,即使離得很遠,也會讓你誤以為大卡車已到了你身邊,自然讓你全身緊繃起來。
和平三角洲沖積扇-河川在流出山區進入平地時,會因為坡度變小使流速減緩搬運力減弱,致使挾帶的搬運物以谷口為頂點向低處成一扇狀堆積地形,稱作沖積扇;河流在注入湖泊或海洋的入口會形成三角洲。山麓海岸的沖積扇,兼有三角洲一部分性質,稱為三角洲沖積扇。1991年和平水泥專業區列入六年國建計畫,1997年西部水泥廠開採年限到期,紛紛運作遷往東部,2000年政府核定和平港為(水泥)工業專用港。從此後山淨土不再,噪音、空氣污染、環境破壞、砂石車、灰塵取而代之。
1990/10/25起蘇花公路改為雙向通車。之前是單線管制單向放行,故一些像東澳、南澳、和平、崇德等地均常有車隊大排長龍等待通關。1978年領到第一個月的薪水買了一台二手腳踏車,和同學兩人從台北經北宜來到蘇花,我們不受管制一路直騎,但常騎到這種地方就碰到前面或後方車隊殺來,當時路僅比大卡車寬些,我們只好躲到內側排水溝或外側稍寬的避車彎,貨車司機或隨車工人見到我倆,常是比大拇指喊勇!讚!厲害!但也聽過 ㄒㄧㄠˋ ㄟ的揶揄。
每次走蘇花最喜歡在這裏眺望有如世外桃源的南澳,遺世獨立的特性,在歷史上也真有過獨立成國的一段-「大南澳侵墾事件」。清同治七年(1868)有一英國樟腦商人荷恩(Horn),由淡水德國商人美利土(James Milisch)資助,以德國領事的名義發給他開墾執照,到大南澳開墾。荷恩帶領數名外國人和三十多名噶瑪蘭人從南澳溪口登陸,興建堡壘展開拓墾,並且娶原住民頭目之女為妻,甚至在當地抽起稅來,儼然以殖民統治者自居。後來清廷發覺事態嚴重,不斷與英、德公使交涉,荷恩卻表示大南澳地方不屬清國版圖,依然開墾如故,交涉成效不大。同治八年,英國更派出軍艦至蘇澳,在大南澳停留三日,實際支持荷恩的屯墾行動。此事件後來因美利士被德國飭離,以及荷恩船難溺斃海中,屯墾行動後繼無人才漸告止息。據說今天的南澳地區,還有荷恩的後裔在此生活著。
1990年代北迴鐵路進行改善工程,在挖掘新永春隧道時意外碰到地下水脈,湧水曾困擾工程單位多時,經導引放流才解決問題。卻也因此興起一個新景點-「東岳湧泉」,就在鐵路橋下,可由東澳國小旁堤防邊道路轉入,每到夏日有大批遠近遊客慕名而來。
湧泉在南澳鄉東岳村,經鄉公所規劃整建成一完善遊憩區,目前入園仍然免費。一度曾在河道池塘放養鱒魚,看魚群逆流洄游爭食非常有趣。2009年芭瑪颱風的共伴效應,引發宜蘭地區超大豪雨,湧泉部分河道被沖毀,鱒魚也不知所蹤。
慶安堂「開路先鋒爺」-當地人稱「石牌公」,原是日治大正五年(1916)開東海步道時,工程人員在此地被炸死,為紀念殉職者而設置「遭難碑」,因此碑上有六個日本人名。光復後日式遭難碑被磨掉,改刻「開路先鋒爺」,公路工程單位繼續用此碑當作傷亡紀念碑,名字增加到十三位。不管先來後到,抑或是本地外人,只要對這片土地有過貢獻的,吾人都該給予最高的尊崇。
再對東澳灣作最後一瞥。後方烏石鼻海岬突出於東澳與南澳間,就地質分類而言是屬於大南澳片岩層,岩層堅硬,主要是由角閃岩與片麻岩構成,能耐受得住波浪歲月的侵蝕,故能形成最突顯的岬角,已成立烏石鼻海岸自然保護區。
我們沿著冬山河單車專用道騎,真羨慕宜蘭人有這麼美的路。早年容易氾濫成災的冬山河在整治完成後,除了解決當地農民的困擾,位於中游佔了冬山河將近一半長度,屬於截彎取直的河道,也被一併規畫成景觀優美的風景遊憩區。
冬山河親水公園-自1987年規劃設計,1994年6月正式啟用,園區位於宜蘭縣五結鄉,以全長24公里的冬山河河岸規劃出多功能的河濱遊憩區域,並以『親近水,擁有綠』定調為親水公園主題。
冬山河為知名的國際划船賽、龍舟賽、西式划舟、童玩藝術節等水上大型活動舉辦的會場。宜蘭縣府很善於行銷,除童玩節外,還有綠色博覽會、三星葱蒜節、蘭雨節、頭城搶孤...等,幾乎全年都有活動,卯足全力吸引觀光人潮。
2011單車環島 Day 1 基隆-新竹
老師建議每篇文章文末都放上11天的連結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