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明天要和舊同事會合一起後續行程,今天就在台東暫歇以養精蓄銳。住公教會館找到一張「台東山海鐵馬道」的地圖,就按圖索驥,把台東繞了一大圈,值得推介給大家。(請點選地圖左下角 閱讀更多 標籤,展開內文)
「台東山海鐵馬道」全長22km,花費1億歷經6年施工,於2009年4月完工通車。由鐵道藝術村為起點,串連鯉魚山風景區、舊鐵道路廊、太平溪鐵橋、卑南大圳、棒球場、水利公園、利吉惡地、活水湖、森林公園、海濱公園等,沿途可遍覽台東的自然人文景觀。(也可以點選照片直接看大圖)
台東新站興建完成後,已有八十餘年歷史的台東舊火車站功能就日漸式微,於2001/6/1正式廢站。之後台東縣政府在文建會推動的「閒置空間再利用-鐵道藝術網絡」計畫下,將台東舊站搖身變成一個集歷史建築、藝術展演、旅遊休閒的多元文化空間-台東鐵道藝術村。
南迴鐵路完成後,還有一段時期這條舊東線鐵路仍擔負舊站和新站間的接駁工作直到2001年。鯉魚山下舊鐵道退而不休變成鐵馬綠園道繼續服務大家,長長的綠蔭、咖啡雅座、特色商店、花圃、長椅等等休閒設施取代了原本雜亂的商家後院。
馬蘭站-1922年設站,原稱馬蘭驛屬台東拓殖會社,專門載運製糖原料,後併入台鐵東線鐵路。光復後成為台東糖廠甘蔗、蔗糖、酒精的及中油台東油庫的轉運站,站房為1981年重建。2001年撤站後曾荒廢一段時間,2009年整修後招標,由一美國人經營異國美食。
過太平溪後鐵馬道轉沿卑南大圳直通水利公園。卑南大圳始建於1898年,引卑南溪水流灌台東平原,日治時經兩次擴建和改建。沿台東新站、永樂里到利嘉溪北岸豐原堤防的知本農場,圳路支渠13條,呈「排梳型」分布結構。
利吉混同層-大致呈狹長的帶狀,分布在海岸山脈的西緣地區,北從花蓮縣玉里附近的樂合起,往南斷斷續續地出露,到台東縣卑南鄉海岸山脈末端台東大橋附近為止。係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大陸隱沒碰撞時,積增而成的無層理泥岩,同時泥岩中亦夾有基性、超基性及砂岩,為原本不屬於此岩層的外來岩塊,是研究海陸板塊碰撞現象的重要地點。泥岩由於顆粒細小,而且顆粒間的膠結十分疏鬆,因此沖蝕狀況十分嚴重,形成雨溝徧布的猙獰地貌。(資料來自利吉泥岩惡地地質公園網站)
小黃山-這片綿延2公里多的斷崖,隔著卑南溪就在利吉惡地對面,不同的是它屬於歐亞板塊,是中央山脈南端的卑南礫岩層經雨水沖刷侵蝕而成的。所以來到這裏可以鑑識到菲律賓海板塊和歐亞板塊撞擊的諸多犯罪現場,不愧是「台東地質國寶」。
穿出小黃山的東線鐵路-1982/6/27從原本軌距762mm拓寬並改線成1067mm,以和北迴鐵路相連接,形成環島鐵路的一段。當火車由山里站向南駛出後,會進入連串的隧道,忽明忽暗地在隧道間穿進穿出,一定讓搭乘過的人印象深刻,我就因此而引發興趣,還特別到山里站去看火車。(這是鐵道迷必訪的小站,號稱「到不了的車站」,一天只有四班車停靠,車站不賣票,須在車上補票,但很多高級列車也必須停,因為要錯車。要去得快,因為號誌自動化後,可能會廢站)
活水湖是人工挖出來的,所以當地人叫她人工湖。從這張圖可看出其實台東市位在卑南溪巨大的沖積扇三角洲上,沖積扇在扇端的地方地下水非常豐富,只要挖出坑洞,水泉就源源湧出。寶桑路底有個活水泳池,是我到台東必定報到的去處,它的池底是大鵝卵石舖成,泉水會挾著汽泡咕嚕咕嚕地從池底冒出來,最特別的是你在游的時候,會有魚群在身邊和你一起游。可惜近一兩年去時都在整修狀態,這次總算看到工程已進入收尾,應該快重開了吧。
黑森林中的琵琶湖-20多年前有個民歌手施孝榮唱紅了一首「歸人沙城」,沙城即指台東。Why?話說黑森林之前是大片的卑南溪床,遍地沙礫宛如大漠,起風時常捲起沙塵襲向台東市區,尤其冬季強勁的東北季風,會造成沙塵暴,把台東搞得飛沙走石日月無光灰頭土臉,沙城因此而名。後經長期植樹造林,森林逐漸成形,沙塵暴才漸漸止息。若夏日正中午騎車由外進入森林,更能體會森林的好,那溫度差竟可達5~8度之譜。琵琶湖是濱海溼地,地下湧泉不斷,周遭綠樹成蔭,真是風光如詩景緻若畫。
據說台灣是南島語系的起源地,其分佈東達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西到東非洲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南抵紐西蘭,幾乎包括整個太平洋和印度洋,也是唯一分布在島嶼的語系。帛琉和台東締有姊妺情誼,這棟塗滿彩繪的木結構建築,是台東舉辦「南島文化節」時,帛琉致贈的「男人會館」。
以下地圖可拖曳移動放大轉換
檢視較大的地圖
老師現在版面已經正常了
回覆刪除期待您發表更多的好文章
自然之筆